【痛風徵狀】常吃動物內臟飲啤酒易有痛風 專科醫生解構痛風三階段徵狀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2/01/03 10:00

最後更新: 2022/01/06 18:36

分享:

分享:

醫生指出,常吃動物內臟及喝啤酒較易誘發痛風。

近年痛風病人的人數不斷上升,以香港為例,痛風的患病率近十年已上升一倍。根據2016年的數據,每一百名香港人當中,便有三人患痛風,屬最常見的炎症性關節炎。

古代時期痛風常見於達官貴人,因此又名為「帝王病」或「富貴病」,然而,隨著市民生活習慣轉變,進食更多海鮮、動物內臟、啤酒等容易引發痛風的食物,加上肥胖和人口老化的問題,導致痛風愈來愈普遍。

最新影片:

血尿酸水平過高 針狀尿酸鹽沉積關節內

痛風是由於體內尿酸水平過高,尿酸形成針狀的尿酸鹽,沉澱在關節和軟組織內,刺激免疫系統,因而引發關節炎。人體內八成尿酸來自新陳代謝,只有兩成由食物所含的嘌呤(Purine)轉化而成,大部份尿酸會由腎臟經尿液排出體外。人體內的血尿酸濃度增加,主要由於腎臟未能有效地排走尿酸。

由於女性荷爾蒙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濃度,因此男性患者較女性多,另外腎功能亦會隨年紀逐漸下降,所以痛風患者大多是40歲以上。在香港,40至49歲人士中有百分之一患有痛風,年過80歲的人士則有一成患有痛風。

年紀大腎功能衰退易發作

在較年輕的痛風患者中,遺傳和肥胖是減低腎臟排出尿酸的最主要因素。在較年長的患者中,則主要受腎功能衰退和藥物影響,例如阿士匹靈和利尿藥。然而,尿酸鹽非誘發痛風的唯一原因,研究證實脂肪酸和酒精同樣可以誘發痛風。

痛風在臨床上可以因應徵狀嚴重程度分為三個階段: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治療及紓緩方法

要診斷病人是否痛風,醫生會抽取患處的關節液,檢查有否尿酸結晶。如果無法抽取關節液,例如小關節位置,醫生會透過了解發病時間、病徵、常見發病位置、血尿酸濃度等作臨床診斷。若徵狀有別於典型痛風,則可考慮進行超聲波或雙能量電腦掃描,檢查關節內是否積聚尿酸鹽。

患者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、秋水仙鹼和類固醇等藥物紓緩急性痛風的徵狀,但這些藥物並不能降低血尿酸濃度。

痛風除了影響關節外,過量尿酸鹽亦可能會積聚在身體其他部位,例如腎臟,導致腎功能受損,甚至出現腎結石。因此除了服藥,病人亦應盡量避免進食高嘌呤食物,有助減少痛風發作。

  • 避免飲酒(特別是烈酒和啤酒)和高果糖的飲品
  • 避免進食動物的肝臟和大量海鮮
  • 相比含高嘌呤的動物(如內臟和海鮮),進食含較高嘌呤的植物,痛風發作風險相對較低
  • 補充足夠水分
  • 肥胖可減低腎臟排出尿酸,因此應多做活動,保持正常體重
  • 謹記按醫生處方服藥,不要認為病情改善便自行停服降尿酸藥

撰文 : 張錚 養和醫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